1.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居然是科学未解之谜?

油价是谁控制的_油价算法是谁发明的观点

当下的油价确实让人十分欣喜,小编前几日路过加油站,发现加上油站的优惠,价格相当让人心动:92号汽油每升还不到5块,而95号汽油也仅需5块多。这样的油价水平,确实能大幅降低我们的养车成本。不过,油价水平总是处于波动状态,目前的低价虽然让人开心,但能持续多久是一个问题。而如果你选择的是一辆纯电动车,那么油价以后变得再贵也不怕!为此,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下面三款续航400km的今年新上市车型,而其中的哪吒U更是以“透明A柱”的理念,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车型。

北汽新能源EX3?R500

上市时间:2020年2月28日

补贴后售价:11.99-12.99万

推荐理由:R500是北汽新能源EX3的新增车型,该款车型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且在动力、续航里程、配置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竞争力,再加上12-13万的售价,整体显得十分亲民,性价比不错。

外观方面,EX3?R500的整体设计富有层次感,前脸处拥有飘逸的大灯组线条,分体式大灯组与U形大嘴相对应,看上去整体感十足,突出个性。车身侧面则用悬浮式车顶设计,紧致的车身配合扬起的腰线带来时尚、动感的气息。车尾处则用当下流行的贯穿式LED尾灯组,点亮后视觉效果不错。车身尺寸方面,EX3?R500的长宽高为4200x1780x1638mm,轴距为2585mm。

内饰方面,EX3?R500用了深色为主的配色,而在中控台和车门饰板处的一些类似木纹和镀铬元素的点缀,也进一步提升了内饰的质感。而在科技配置方面,该车配备了12.3寸全液晶数字仪表盘和9寸悬浮式中控屏,支持语音控制、导航等主流功能,但遗憾的是不支持carplay、carlife等手机互联功能。其他配置方面,EX3?R500全系标配ESP车身稳定系统、Auto?hold电子驻车、前后排USB接口等实用性配置。

动力方面,EX3?R500搭载一台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为160kW/300N.m的电机,匹配单速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7.9秒。而在续航表现上,EX3?R500的NEDC最大续航里程为421km,相较R600车型减少了80km,但也因此换来更低廉的售价。

雪佛兰畅巡

上市时间:2020年2月20日

补贴后售价:15.99-17.99万

推荐理由:雪佛兰畅巡最大的竞品力在于其合资车身份,而自身具备的动感造型也同样能征服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心,再加上较为合理的定价,雪佛兰畅巡整体上优势较为突出。不过在国产车型为主导的电动车市场,畅巡能否收获预期的销量,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外观方面,雪佛兰畅巡的整体设计源于雪佛兰FNR-X概念车,因而整体造型时尚前卫,科技感十足。前脸处,封闭式格栅尺寸小巧,搭配两侧造型犀利的前大灯组和前包围处两侧上扬的导风槽,突出前脸的攻击性。值得一提的是,充电接口被安置在了中央LOGO处,显得颇有新意。车身侧面,分段式腰线设计突出了该车运动感,而在视觉感受上又显得十分流畅,整体跨界味道十足。车尾处造型则与前脸呼应,贯穿左右的亮黑色饰版将两侧尾灯组相连在一起,显得十分动感。车身尺寸方面,雪佛兰畅巡的长宽高为4665x1818x1538(1513)mm,轴距为2660mm。

内饰方面,雪佛兰畅巡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方,相较外观的前卫和攻击性有了一定的反差,虽然少了一些新鲜感,但也更容易为人接受。而在科技感方面,雪佛兰畅巡用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及10.1英寸液晶触控屏的组合,并搭载全新一代MyLink+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和全新一代OnStar安吉星智能车联系统,提供语音识别、手机虚拟钥匙、CarPlay、百度CarLife等功能。

动力方面,雪佛兰畅巡搭载一台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为110kW/350N.m的电机,匹配单速变速箱,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410km。此外,新车还配备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并提供标准、舒适、运动三种驾驶模式。

哪吒U

上市时间:2020年3月21日

补贴后售价:13.98-19.98万

推荐理由:哪吒U的整体产品力很强,吸睛的外观就已经容易让人心动,而重头戏的内饰更是科技感突出,三块大屏的设计本就出彩,而两侧A柱上的屏幕更是实现了“透明A柱”效果,卖点十足。再配合最低不到14万的价格,新上市的哪吒U确实性价比不错。

外观方面,哪吒U的整体设计基于概念车Eureka?01打造,呈现出圆润饱满的状态。前脸处,封闭式格栅与T字形大灯的搭配设计突出时尚气息,并在点亮后实现前脸的贯穿效果,吸睛的同时体现出不错的科技感。车身侧面用力量感十足的高腰线设计,营造出不错的肌肉感,突出年轻气息。车尾处则相对保守,但还是突出了不错的层次感,贯穿式尾灯的设计也实现了前后呼应,而多处平直横向线条设计也拉伸了视觉宽度。车身尺寸方面,哪吒U的长宽高为4530/1860/1628mm,轴距为2770mm。

内饰方面,哪吒U的造型设计不算夸张,重点突出科技感与档次感。中控台部分用了12.3英寸液晶仪表+12.3寸中控屏的双联屏设计,而下方还配备了一块8英寸的内饰屏幕,这三块大屏让车内的科技感突出,而且在实际功能性上也值得肯定。除此之外,在左右两侧的A柱上还有两块OLED柔性屏,配合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算法及外部摄像头,进而实现“透明A柱”的效果。而在档次感方面,简洁的中控台配合双幅式方向盘的设计让内饰有些豪车的味道,而“L”纹路的座椅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

动力方面,哪吒U用纯电驱动,并有三个动力版本。其中,最低配的400U行版车型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为120kW/210N.m,而此次推出的其余车型均为150kW/310N.m。而在续航表现上,400系列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为400km以上,而520系列车型则为500km。

总结

上述三款新上市的纯电动车各自在产品力上的表现都值得肯定,而除了400km以上续航的共同点,其在各自的人群定位上并不相同,北汽新能源EX3?R500售价低廉,动力表现值得肯定;雪佛兰畅巡有合资身份加持,而且外观设计年轻有活力;哪吒U则表现得内外兼修,特别是内饰遍布的屏幕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如果你对用车费用比较看重,想实现油价再贵也事不关己的愿望,不妨将这几款新车纳入备选清单,找时间到店再进行深入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居然是科学未解之谜?

1、多读书,为思考提供沃土。思维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不够、视野窄。所以说平时要多读书多学习,增长知识。知识的来源,包括读书、阅历、以及与人的交流等等,其中读书是增长知识较为简单、广泛、且系统的方法,要重视起来。在阅读积累方面,合理运用快速阅读法对提高输入知识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2、透过写作,进行思考练习。在阅读学习之后,还要会借助如写作的方式来整理思维,强化理解,让各种知识融会贯通,逐步升级自己的思维。写作等于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时间架构出一篇让别人能读懂的文章,其实就是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

3、通过提问练习,引导思考。思考是需要引导的,自我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向自己发问的时候,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而是持续地问下去。在向自己发问的这个过程中,建议实际地把它们写下来(文字或图形都可以),让思考可视化。比如读到一个观点时,就可以这样问自己: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切入?作者是如何形成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有什么缺点?如果我来写如何可以更好?

4、在向他人阐述观点想法的时候,要懂得结构化思维。比如运用PREP的逻辑产出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先说结论(P),再说支持结论的理由或依据(R),接着说能够支持结论的具体案例(E),之后再重申一下结论(P)。

5、通过“梳理**”来练习思维能力。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看**,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就在看完**之后,花上一点时间,梳理一下**的情节、主线(悬疑、科幻、罪案类的或书籍效果较好,因为它们都比较考验你的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

6、学习一些记忆法、记忆术。学习记忆方法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记忆,它也可以帮我们锻炼大脑的工具。因为在训练记忆力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对数字、文字、形象进行来回转化,这对我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比如我刚说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编码定位记忆、牌记忆、思维导图记忆”等训练。有需要,或者是有时间、有兴趣的话,都可以练练。

尽管自行车、玻璃和冰,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科学家并没有完全理解它们。通过下面的讨论,你将会发现,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为什么自行车在行驶中不会倒下?

2011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突然“投下一颗重磅”,声称尽管已经分析了150多年,但世界上还没有人真正弄懂为什么自行车在行驶中不会倒下。估计世界上许多自行车骑手听到这个消息后会立刻下车,并不可思议地盯着他们的自行车——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竟然是一件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不过准确地来说,科学家不知道的是,能使自行车保持稳定的最简单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自行车的研制,主要依靠的是不断试验,使自行车在行驶中更不易倒下。但是要想解释背后的原理就比较麻烦了。研究人员开始发现,要想解释自行车是如何工作的,数学上需要大约25个变量,例如自行车的前叉相对于路面的角度,质量的分布以及车轮的大小等等。

之后,研究人员把自行车保持稳定的条件变量简化为两个:一个叫“迹”的大小,指的是前轮触地的位置到前叉延长线与地面相交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则是可以保持旋转的车轮直立的陀螺恢复力(一种令旋转物体恢复平衡的力,陀螺最为典型,故以陀螺命名)。

不过在2011年,那个国际研究小组不仅对这个理论重新分析了一遍,而且还把一辆自行车中的“迹”和陀螺恢复力弄歪,使得它在理论上无法保持稳定。但结果令人大感意外,这辆自行车在行驶中仍可以稳定地前行。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在2014年,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出了一种无论怎么倾斜也不会倒下的车子。他们的发明看起来像是自行车与三轮车的合体,而外侧的两个车轮由一个弹簧来调节。如果弹簧完全松开,它跟普通自行车没什么区别,骑手可以通过倾斜和扭转车把来操控。如果弹簧完全绷紧,它就成了一辆三轮车,骑手只能通过扭转车把来操控。而当弹簧处在某个中间的临界点时,这辆车不管怎么倾斜也都倒不了,而且倾斜也不会影响车子的运动情况。另外,骑手试图扭转车把来转向时,却只会造成车子发生倾斜。结果是完全无法操控这辆车子,它只能沿着直线行驶。研究人员希望借此研究出骑手究竟是如何操控自行车并保存稳定的,并能研制出更易操控的自行车。

但这仍是一场艰难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理解自行车为什么不倒,不只是要考虑力学问题,也许还要考虑脑科学。人类能用很复杂的但却很直观的方式使得自行车保持稳定。例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我们很容易就意识到,扭转车把没多大用处,相反我们会通过膝盖运动来操控自行车。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没人知道。自行车的谜团将会继续困扰我们。

玻璃是什么?

如果你去欧洲参观那些古老的大教堂的话,导游们常常会向你兜售这种观点:玻璃其实是液体,会慢慢地往下流,所以这些古老教堂上的玻璃都是上薄下厚的。

但这个观点是错的。玻璃并不是一种流动很缓慢的液体。研究表明,即使经过十几亿年,一块玻璃里也只不过是几个原子会发生移动。那么上薄下厚是怎么回事?事实上,中世纪的玻璃制造工艺还比较粗糙,没办法制造出厚度均匀的玻璃,于是工匠们会把玻璃厚的一边放在底部。

所以,玻璃就是固体了?对,但它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固体。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或者叫做非晶态固体,因为它的微观结构不像晶体固体(例如金属、食盐和冰)那样是有规则的晶格排列,而是一种类似液体那样的不规则排列。另外,很多高分子化合物如聚苯乙烯等也是无定形固体。

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玻璃的一切。例如,玻璃从液体转变为无定形固体的过程仍然令人摸不着头脑。

大多数材料从液体变为固体时,内部的分子会立刻进行重新排列。也就是说,处在液体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走动,然后在某个时刻分子会突然发现自己被困住了,于是一种有规则的晶格排列就形成了。

但是从炽热的液体转变为透明的固体的过程中,玻璃分子的运动状态并不是突然发生改变的,而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放缓的,最终形成的无定形固体仍具有类似液体那种不规则的排列,但却具有固体那种坚固的性质。换句话说,在玻璃中,我们遇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类似液体那种不规则的排列被神奇地固定了下来。

但它究竟是怎么被固定下来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理论来解释。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与能量有关。根据热力学定律,每一个分子集合总是趋向构成一种所含能量最低的排列。但在玻璃中,不同的分子集合却会构成不同的排列,最终会形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不规则排列。

尽管这种解释听起来不错,但是玻璃会形成不规则的排列,真的是因为这是一种能量最低的排列吗?一些科学家猜测,也许这是一种混乱程度最大的排列,因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总是趋向于达到最大(即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个反而很难解释晶体固体中有规则的晶格排列是如何形成的。

而另一些科学家却认为,玻璃所形成的结构,也许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晶体。而且有一个证据能证明这个观点,那就是玻璃内有不断重复的几何结构。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玻璃可以真正称得上“晶”莹剔透。

但不管怎样,玻璃为什么是这样的,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解释。

冰为什么很滑?

花样滑冰选手可以在冰面上滑出优美的舞姿,但这里有一个很令科学家困惑的事情——冰为什么很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即使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通常的解释是,冰之所以有很低的摩擦系数,是因为鞋与冰面之间有一层薄薄的水,这层水起到了润滑作用。因此,滑冰选手可以穿着滑冰鞋在冰面上自由地滑动,但是在木质地板上却无法滑动。

事实上早在1850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就注意到了这层水。他曾向来自伦敦学会的听众们解释,挤压两块冰,两块冰之间的水层会迅速冻结,这样两块冰就冻在一起了。在很多年里,大家都认为冰面的这层水是因压力导致的,因为压力能使冰的熔点下降,促使冰发生融化。

但是,科学家经过计算后发现,即使一个体重超标的人只用一只滑冰鞋站在冰面,产生的压力也不足以明显改变冰的熔点,所以这种解释行不通。相反,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应该是摩擦生热。当冰刀在冰面上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足以融化冰面。

你可能认为事情就是这样了。但是你可能会想起,即使你穿着滑冰鞋站着不动,你也可能滑倒,这说明摩擦并不是真正的原因。1996年,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当温度在-22℃以上时,冰的表面上始终有薄薄的一层永远不会凝固的水。所以说,并不是因为压力或者摩擦力产生的这层水,而是冰本身固有的性质。

不过,一位来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员认为,冰上的那层水并不是真正的液态水。他把这一层称为“超固体皮肤”,并认为,冰表面上的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拉长了,但是与液态水不同的是,每一个化学键都没有断裂。而且,这种拉长的化学键会最终在表层与接触物之间产生一种静电斥力。这种静电斥力,类似于托起磁悬浮列车中的电磁力或托起气垫船的空气那样,能托起接触物,并大幅度地减少摩擦阻力。

尽管这位研究人员认为他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其他的研究人员对此并不信服。在2013年,一位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直接观测了这一层结构,并认为这层应该是“准液体”,是冰融化为水时的一种中间状态。

那么,冰的表面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看来,这个问题暂时还得不到解决。